《苏南科技开发》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苏南文化创意产业与地区文化生态的构建

 
来源:苏南科技开发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2
 
在政府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因其自身的创新特色与产业特性,不仅是大众创业的重要实现路径,亦成为当前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随着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及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等一系列政府规划的出台,苏南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然而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内核的文化属性,其孕育、发展又与地方文化生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本文拟从文化生态中文化的传承、认同、多样性等方面入手,对苏南文化创意产业与地区文化生态构建的关系展开讨论,以期深刻认识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性,以及文化创意产业与地方文化关系建构的重要价值。 一、文脉传承:苏南地方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狭义而言,苏南文化脉络主要是指现今苏州、无锡、常州等地的吴文化与南京、镇江等地的金陵文化。苏南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因历史上物质生产发达,故苏南地区的绘画、曲艺、工艺美术、雕刻等文化生产非常繁荣。金陵文化就其本源来说属于吴文化,但因历史原因,其又呈现出南北交汇、兼容并蓄的特点。在文化创意产业对传统文化资源资本价值实现的过程中,现代城市文化脉络的传承问题首先被提及,而“城市文脉延续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1]。因此苏南文化创意产业不仅面临承担地方文化的产业化开发任务,还要承担文脉传承与地方文化生态构建的任务。目前,学界从针对苏南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实证研究中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地方文化遗产资源和创意资源对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与产业特色的形成所起的作用还不明显。究其原因,是由于政策和资本忽略了文脉传承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支撑作用。 首先,苏南地方文化的活态性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因。吴文化和金陵文化不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而且始终在变化中传承。以吴文化中的家具与昆曲为例,家具生产正在实现从“老苏作”到“新苏作”的转变;戏曲则已实现从“传统昆曲”到“新昆曲”的演变。这些地方文化的更新,从内部保证了文化创意产业保持创新的活力。如果地方文化创意产业脱离了地方文化之基,创意、创新理念丧失载体,便会造成文化创意产业生命力的衰竭。 其次,苏南地方文脉资源能促使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巩固。当前,苏南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但其实现条件多依赖于区域经济优势、发达的制造业水平及地方政府政策的“硬驱动”模式。无疑,这些外部优势在苏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期的确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但随着产业的进一步深化,原创内容生产乏力、文化特色不足、产业链断层等问题正日益凸显。在众多文化创意产业园不断改旗易帜的同时,一些文化资源富集的村镇却以“半自发”的方式形成了产业集群。如苏州舟山村从事核雕产业的共约3 000人,2013年产值达2亿元[2];苏州镇湖的刺绣2013年产值达13亿元[3],并且已在当地形成设计、生产、销售乃至旅游等一条龙服务。与通过招商引资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相比,这些基于地方文化传承而发展起来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更为完善和稳固。 再次,地方文化人才能够有力保障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供给。苏南五市共有91所高校,占全省高校总数近70%,是全省高等教育的核心地区。虽然目前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尚在起步阶段,但苏南高校的传统艺术教育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受当地文化氛围的影响,部分文化创意产业者来自社会培训机构、跨专业转型以及传统作坊式的师徒相授,对苏南文化创意产业形成有力的人才补充。因此“和谐的城市文化生态所带来的价值和机遇的机会成本耦合时,文创人才在选择上体现出明显的价值倾斜性”[4]。在人才引进方面,苏南地区已日益成为创业者的首选。 从文化创意产业之于苏南文脉传承的作用看,其推动了地区的文化内容、文化形式、文化载体与传播手段的创新。地方文化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步入产业化发展路径,文化与资本的结合为文脉的传承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二、文化认同:传统文化的“中国名片” 文化认同在地区文化生态构建过程中对提升城市凝聚力和文化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文化创意产业正是基于此而进行生产和消费的。从现实情况来看,因历史上吴文化、金陵文化伴随发达的物质生产与流通,其众多独特的艺术形式与文化产品在国内拥有较高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取得了广泛的文化认同。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缂丝、昆曲、雕刻等已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的“中国名片”,在国际上为中国赢得的了文化肯定与“跨文化认同”。这种“跨文化认同”不仅表现为一种“非我异趣”的现象并促进产品营销,而且也造成了由文化创意产业所带来的文化冲突,然而这种文化冲突的结果往往使本土文化认同得以强化,并促使其不断走向文化自觉。以韩国为例,虽然近年来其文化创意产业高歌猛进,“韩流”对中国、日本等国形成席卷之势,但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期亦曾因欧美的强势文化入侵而一度陷入困境。韩国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能摆脱外国文化创意产业压制并迅速崛起,除政府政策引导、产业技术研发等因素外,其为避免文化冲突而强化区域文化认同,提出“文化立国”的方略,功不可没。 事实上,苏南文化创意产业出现了内外张力交织的复杂局面:一方面,经济发展带动本地文化,实现本地文化的认同与强化;另一方面,外来文化强势涌入。以动漫行业为例,近年来南京、常州等地动漫行业发掘地方传统文化题材的原创产品数量不断增加,但同时仍以动漫加工制作的离岸外包业务为主。因此,苏南文化创意产业一方面需要利用文化认同优势实施产品输出战略,一方面要通过文创产品这一媒介来强化、维护地方文化认同,在抵御外来文化扩张的同时,构建平衡的地区文化生态关系。苏南文化中的优秀特色文化资源经过产业转化后有如下几方面意义:表现在市场上,即是商业竞争优势;从生产方的角度来看,这种以地方文化认同为中心的商品生产能坚持自身文化标准而始终保持产品特色与文化个性;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购买、使用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创产品,能进一步维系文化认同,从而确认自己的文化身份。 三、文化多样性:文化全球化与产业本土化 文化多样性是保持地区文化生态平衡的前提,又决定了文化创意产业形态的多样性。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借助发达的通讯网络与商业销售渠道,以文创产品为载体,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获得了空前的传播与交流,呈现出更为复杂的文化多样性。因此所谓的“文化全球化”,实为文创产品的全球化。受其影响,外来文化产品不断被复制,致使苏南文创产品的多样性受到抑制,并导致差异性与原创性不足。以江苏卫视为例,从英国的Take me out到《缘来非诚勿扰》,从美国的Who’s still standing到《一站到底》,无不是海外娱乐节目的跨国复制,如此荧屏光鲜热闹的背后,却是地方文化生存、生产空间的日益缩减。 因此,在文化多样性背景下的苏南文化创意产业本土化的发展路径是:首先,要努力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使其充分市场化,并在不断参与生产的过程中实现文化样态的历史延续;其次,要从根本上解决文化创意产业形态相对单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目前苏南各文化创意产业园主要集中在动漫加工、工业设计、游戏软件开发等领域,其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对地方文化多样性转化不足;再次,要打破由外国文创产品建立起来的标准化生产模式,改变当前我国文创市场上充斥的西方文化意识与价值取向,形成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地方文化创意产业。 四、文化生活:文创消费的价值引领 大众通过文创产品消费来实现文化生活,其消费状况也是地区经济水平与文化生活水准的重要体现。据相关研究统计,“(2012年)苏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文化消费支出水平比苏北、苏中地区农村家庭高。”[5]“苏南地区农村家庭发展类文化消费活动的参与率都在50%以上,明显高于苏北。”[5]从城市范围看,苏南五大城市的文化生活内容对农村乃至周边城市的引领作用明显,彰显出文化的价值高度。不过,从苏南文化创意产业对地区文化生活所起的作用可以看出,文化消费层级及大众价值观等两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首先,苏南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文创产品的消费水平均高于全省其他地区,城市与农村的主流消费群体业已形成。在这一基础上,苏南应着力提升文化消费层级并进行价值观引导。在文化生活日趋多元的情况下,文化创意产业带来的文化与资本的密切关系使文化的形象不断物质化、利益化,由此呈现出文化消费与生活的不断分层。作为文化生活的主要媒介,文创产品能够引导大众从消遣型、娱乐型等较低层次消费向学习型、享受型等高层次消费转变,以实现个体价值的提升。其次,文创产品与生俱来的意识形态功能对大众的价值观念影响较大,而健康、积极的文创产品,能使大众不断改变并形成新的生活习惯。因此,通过文创产品来弘扬优秀的苏南地方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能提升大众的文化生活品质,实现文创产品的价值引领,而且能构建积极的大众文化生活氛围与良好的地区文化生态环境,为文化创意产业创造和谐的生存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苏南地区在经济建设取得较大成就的背景下,文化建设显得日趋紧迫;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既能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又能主动参与文化生态的构建。同时,苏南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从属于地方文化,而且两者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因此苏南应将加快产业发展与积极进行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改变以往比较单一、孤立的发展模式,从而使地方文化的“软驱动”功能发挥稳定持久的推动作用。

文章来源:苏南科技开发 网址: http://snkjkf.400nongye.com/lunwen/itemid-24098.shtml


上一篇: 民办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流失问题研究——以苏
下一篇: 轻工业手工业论文_岩藻黄质的功能特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苏南科技开发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