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科技开发》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区域经济一体化时代苏南地区高职教育生态圈失

 
来源:苏南科技开发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2
 
1 苏南区域经济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迅猛,长三角已经成为全球生产网络中一个重要的节点区域。2018年11月,在上海举行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发表了主旨演讲,他指出:“为更好发挥上海等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将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江苏南部地区(下面简称苏南)是长江三角洲(下面简称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单元之一,作为江苏经济发展的核心,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以迅猛发展,工业经济走势强劲,支柱产业龙头作用明显。 1.1 苏南区域经济的“领头羊”地位 2017年苏南地区5市的GDP分别是:苏州17320亿元,南京11715亿元,无锡10511亿元,常州6620亿元,镇江4102亿元。苏南地区生产总值合计5万亿元,人均GDP接近15万元。 2018年中国百强县的前十强中,有6个属于苏南地区,分别是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和宜兴。长三角区域化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3省1市,苏南5市原本就是长三角核心区域,这样一来,各城市之间的发展必会更强,苏南地区经济“领头羊”地位基本保持,如表1所示。 表1 2018年中国百强县排名排序 城市 排序 城市 排序 城市 排序 城市 排序 城市 排序 城市1 江苏昆山 6 浙江慈溪 11 山东龙口 16 湖南宁乡 21 浙江乐青 26 内蒙古准格尔旗2 江苏江阴 7 湖南长沙 12 山东荣成 17 浙江余姚 22 浙江海宁 27 浙江瑞安3 江苏张家港 8 江苏宜兴 13 浙江诸暨 18 江苏海门 23 浙江温岭 28 山东广饶4 江苏常熟 9 浙江义乌 14 湖南刘洋 19 福建福清 24 江苏如皋 29 河北迁安5 福建晋江 10 江苏太仓 15 山东胶州 20 江苏丹阳 25 江苏启东 30 江苏靖江 1.2 苏南经济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市场的内在需求。由于苏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苏南模式在市场资源的配置和整合等方面的作用日渐成熟,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肯定首先面临转型升级。苏南地区要想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经济转型就必须进行,且迫在眉睫。分析当前苏南经济一体化现状,目前尚存一些不足。 1.2.1 产业结构不够协调 通过数据分析,苏南经济在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第二产业比重偏高,尤其是钢铁、电解铝等产量、产能过剩,不能实现真正的地区资源优化配置。 1.2.2 过分依赖外资经济 苏南模式大多是来料加工的模式,虽生产经济总量很大,但大多数的产业链较短。苏南部分地区对外资的依赖程度很高,各地政府甚至会为了吸引外资而相互内斗,致使大部分生产利润被外资转移,致使企业的净利润偏低。例如:苏州的外商在整个国际产业中处于加工业的配角地位,配套的苏州民营企业只能为配角服务,处在加工服务的最底层,自主权严重不够。 1.2.3 自主创新品牌不多 苏南区域民营企业发达,大部分是加工制造业,且基本都为来料加工的零、部件产品,企业希望投资回本周期短、收效快,很多企业的扩张都在厂房扩建、生产规模等方面下功夫。而投资产出比较大的自主创新产品,由于研发周期较长往往被企业忽视。目前苏南地区民营企业在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企业产品研发、核心技术和市场营销等受制于人。 1.2.4 高端人才严重缺失 苏南地处长三角地区,有一定的地域优势,就算是中小民营企业,在招收产业工人时也有一定的优势。近年来苏南地区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需求量越来越大,虽然江苏高校和科研院所高度集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较多,科技资源也相当丰富,但随着信息技术和各种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产业技术、科研能力难以满足升级转型的产业发展,创新型高技能的高端人才急需补充。 1.2.5 可持续生态发展后劲不足 20世纪90年代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造成我国现今的土壤环境问题呈爆发态势,土壤污染问题严重。2019年江苏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76086.20亿元,经济高速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目前江苏范围内污染场地估计已达400~500处之多。这种现象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极不相称,当前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企业仅维持原有的技术能力和生产模式将严重制约企业的后续生态发展。 2 苏南区域经济对高职教育需求 苏南地区经济实力雄厚,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江苏的发展水平、产业基础和科研创新能力都名列前茅。江苏制造产能强大、门类齐全,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这就对区域内高职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待。 苏南地区的经济背景,对地区高职教育环境也产生一定的促进和需求,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2.1 区域优势对人才人文修养的需求 苏南地区紧邻上海,其内河、外海港口众多,给苏南地区与国内、国际接轨带来了相当大的便利,更好地促进苏南地区与国内外各地区的经济和技术交流。区域经济日趋发达自然对人才的人文修养要求就高,如果教育光注重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则无法顺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培养专业人才的人文修养,以便更好地保持和维护与国内、外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和技术的合作交流。 2.2 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专业能力的需求 产业结构调整,江苏优先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对人才的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倒逼教育机构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专业技术,调整专业知识点,以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 2.3 工业化进程对学校技术服务的需求 苏南经济发展趋于优化,经济增长方式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型。技术的突飞猛进,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形成高起点的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体系。高标准、大规模的第二产业以及竞争力较强主体产业群,自然对高精尖技术的人才需求量不断扩大。 3 苏南地区高职教育生态圈失衡原因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的高职教育必须相匹配,一旦经济发展和教育环境不协调,高职教育就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反之,经济不发展也必将制约高职教育的质量。目前苏南地区高职教育生态圈失衡的原因大概有如下几个方面。 3.1 高职院校重专业技能轻人文修养 大多数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不高。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使学生能够尽量多地学习到赖以谋生的技能,高职院校往往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学生很难在学习时学一行爱一行、工作后干一行爱一行。结果导致企业技术队伍不稳定,企业生产不稳定,造成目前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工人的局面。 3.2 企业研发与高职教育难以教科研相长 由于苏南企业私营较多,大多属于中小企业,企业规模偏小,从事加工类生产,缺乏自主产品,故而利润相对不高,自然企业用于产品研发的资金投入较少。在科研方面与高职院校合作较少。企业研发少,教师科研机会少,学生实践机会少,难以形成教科研互促互长。 3.3 高职教育难以适应多样化小微企业的需求 由于高职教育比较注重知识和技术系统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所以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都是相对非常成熟的知识和技术,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而企业规模较小,用工数量较少,员工岗前培训环节不够重视,用人需要“短平快”,所以企业感觉学生比较难上手。学校考虑并实施与企业的订单化培养人才,只有大的企业集团才有合作的可能,整班的学生定向培养,到小企业难以消化。 3.4 校企难以深度合作 由于员工数量较少,导致培训机会较少。学校与小企业的培训合作程度相对来说比较表层,深入合作有难度。 4 苏南地区高职教育生态圈重构探索 为适应高速发展的苏南区域经济,苏南地区高职教育生态圈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重构,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4.1 加强人文修养的培养 抓住教育的对象是“人”的教育而不是“人的技能”的教育,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机会,重视人文修养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社会人”、专业的“职业人”。 4.2 加强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 高职教育的发展要盯紧本专业发展的前沿企业,把握专业方向,找准能代表该行业最前沿的典型企业深度合作,不要“蜻蜓点水”式地浮于表面。与企业合作共建专业教育平台,要有前瞻性的眼光,有服务意识,使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发展。 高职院校之间也要定期开展专业交流,深度合作,资源共享,合作共赢,顺应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 4.3 打造苏南地区优势产业群 一个地区要大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在目前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更离不开制度上的创新。苏南地区各县市区经济实力均比较强,要避免各自为政的单打独斗方式,资金和技术的投入要形成合力,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和互相竞争,要在苏南地区形成全产业链的若干优势企业群,高职院校的发展依托优势产业群,深入合作,做到企业与高校共同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4.4 培养精品学生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企业短缺的人才,企业最缺的就是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目前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既要懂技术又要会管理,这就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要营造企业运行的场景,对标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设置教学场景,以专业前沿企业为目标,培养综合能力突出的精品学生。 5 结 语 良好的高职教育生态圈对学生和企业来说是桥梁、是纽带,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就要让学生有情怀、有技术,让企业有产品、有研发。总的来说要为学生、企业和学院的可持续生态发展带来更广的空间、更强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 [1]毛斌斌,贾继南.大学教育生态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9):40-44. [2]徐晓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生态圈构建[J].教育与职业, 2018(12):51-54. [3]许爱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构建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9(6):48-51. [4]庞晓琛,郭红.区域经济一体化时代苏南地区高职教育生态圈现状分析[J].科技风,2019(6):58-59. [5]刘汉一,王稀珍.用“互联网+”思维方式引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J].职教论坛,2017(34):41-44. [6]张雅,夏金星,孙善学.“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课程智慧教学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3):8-12. 1 苏南区域经济现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迅猛,长三角已经成为全球生产网络中一个重要的节点区域。2018年11月,在上海举行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发表了主旨演讲,他指出:“为更好发挥上海等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将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江苏南部地区(下面简称苏南)是长江三角洲(下面简称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单元之一,作为江苏经济发展的核心,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以迅猛发展,工业经济走势强劲,支柱产业龙头作用明显。1.1 苏南区域经济的“领头羊”地位2017年苏南地区5市的GDP分别是:苏州17320亿元,南京11715亿元,无锡10511亿元,常州6620亿元,镇江4102亿元。苏南地区生产总值合计5万亿元,人均GDP接近15万元。2018年中国百强县的前十强中,有6个属于苏南地区,分别是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和宜兴。长三角区域化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3省1市,苏南5市原本就是长三角核心区域,这样一来,各城市之间的发展必会更强,苏南地区经济“领头羊”地位基本保持,如表1所示。表1 2018年中国百强县排名排序 城市 排序 城市 排序 城市 排序 城市 排序 城市 排序 城市1 江苏昆山 6 浙江慈溪 11 山东龙口 16 湖南宁乡 21 浙江乐青 26 内蒙古准格尔旗2 江苏江阴 7 湖南长沙 12 山东荣成 17 浙江余姚 22 浙江海宁 27 浙江瑞安3 江苏张家港 8 江苏宜兴 13 浙江诸暨 18 江苏海门 23 浙江温岭 28 山东广饶4 江苏常熟 9 浙江义乌 14 湖南刘洋 19 福建福清 24 江苏如皋 29 河北迁安5 福建晋江 10 江苏太仓 15 山东胶州 20 江苏丹阳 25 江苏启东 30 江苏靖江1.2 苏南经济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市场的内在需求。由于苏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苏南模式在市场资源的配置和整合等方面的作用日渐成熟,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肯定首先面临转型升级。苏南地区要想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经济转型就必须进行,且迫在眉睫。分析当前苏南经济一体化现状,目前尚存一些不足。1.2.1 产业结构不够协调通过数据分析,苏南经济在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第二产业比重偏高,尤其是钢铁、电解铝等产量、产能过剩,不能实现真正的地区资源优化配置。1.2.2 过分依赖外资经济苏南模式大多是来料加工的模式,虽生产经济总量很大,但大多数的产业链较短。苏南部分地区对外资的依赖程度很高,各地政府甚至会为了吸引外资而相互内斗,致使大部分生产利润被外资转移,致使企业的净利润偏低。例如:苏州的外商在整个国际产业中处于加工业的配角地位,配套的苏州民营企业只能为配角服务,处在加工服务的最底层,自主权严重不够。1.2.3 自主创新品牌不多苏南区域民营企业发达,大部分是加工制造业,且基本都为来料加工的零、部件产品,企业希望投资回本周期短、收效快,很多企业的扩张都在厂房扩建、生产规模等方面下功夫。而投资产出比较大的自主创新产品,由于研发周期较长往往被企业忽视。目前苏南地区民营企业在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企业产品研发、核心技术和市场营销等受制于人。1.2.4 高端人才严重缺失苏南地处长三角地区,有一定的地域优势,就算是中小民营企业,在招收产业工人时也有一定的优势。近年来苏南地区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需求量越来越大,虽然江苏高校和科研院所高度集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较多,科技资源也相当丰富,但随着信息技术和各种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产业技术、科研能力难以满足升级转型的产业发展,创新型高技能的高端人才急需补充。1.2.5 可持续生态发展后劲不足20世纪90年代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造成我国现今的土壤环境问题呈爆发态势,土壤污染问题严重。2019年江苏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76086.20亿元,经济高速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目前江苏范围内污染场地估计已达400~500处之多。这种现象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极不相称,当前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企业仅维持原有的技术能力和生产模式将严重制约企业的后续生态发展。2 苏南区域经济对高职教育需求苏南地区经济实力雄厚,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江苏的发展水平、产业基础和科研创新能力都名列前茅。江苏制造产能强大、门类齐全,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这就对区域内高职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待。苏南地区的经济背景,对地区高职教育环境也产生一定的促进和需求,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2.1 区域优势对人才人文修养的需求苏南地区紧邻上海,其内河、外海港口众多,给苏南地区与国内、国际接轨带来了相当大的便利,更好地促进苏南地区与国内外各地区的经济和技术交流。区域经济日趋发达自然对人才的人文修养要求就高,如果教育光注重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则无法顺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培养专业人才的人文修养,以便更好地保持和维护与国内、外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和技术的合作交流。2.2 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专业能力的需求产业结构调整,江苏优先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对人才的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倒逼教育机构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专业技术,调整专业知识点,以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2.3 工业化进程对学校技术服务的需求苏南经济发展趋于优化,经济增长方式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型。技术的突飞猛进,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形成高起点的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体系。高标准、大规模的第二产业以及竞争力较强主体产业群,自然对高精尖技术的人才需求量不断扩大。3 苏南地区高职教育生态圈失衡原因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的高职教育必须相匹配,一旦经济发展和教育环境不协调,高职教育就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反之,经济不发展也必将制约高职教育的质量。目前苏南地区高职教育生态圈失衡的原因大概有如下几个方面。3.1 高职院校重专业技能轻人文修养大多数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不高。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使学生能够尽量多地学习到赖以谋生的技能,高职院校往往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学生很难在学习时学一行爱一行、工作后干一行爱一行。结果导致企业技术队伍不稳定,企业生产不稳定,造成目前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工人的局面。3.2 企业研发与高职教育难以教科研相长由于苏南企业私营较多,大多属于中小企业,企业规模偏小,从事加工类生产,缺乏自主产品,故而利润相对不高,自然企业用于产品研发的资金投入较少。在科研方面与高职院校合作较少。企业研发少,教师科研机会少,学生实践机会少,难以形成教科研互促互长。3.3 高职教育难以适应多样化小微企业的需求由于高职教育比较注重知识和技术系统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所以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都是相对非常成熟的知识和技术,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而企业规模较小,用工数量较少,员工岗前培训环节不够重视,用人需要“短平快”,所以企业感觉学生比较难上手。学校考虑并实施与企业的订单化培养人才,只有大的企业集团才有合作的可能,整班的学生定向培养,到小企业难以消化。3.4 校企难以深度合作由于员工数量较少,导致培训机会较少。学校与小企业的培训合作程度相对来说比较表层,深入合作有难度。4 苏南地区高职教育生态圈重构探索为适应高速发展的苏南区域经济,苏南地区高职教育生态圈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重构,在此提出几点建议。4.1 加强人文修养的培养抓住教育的对象是“人”的教育而不是“人的技能”的教育,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机会,重视人文修养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社会人”、专业的“职业人”。4.2 加强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高职教育的发展要盯紧本专业发展的前沿企业,把握专业方向,找准能代表该行业最前沿的典型企业深度合作,不要“蜻蜓点水”式地浮于表面。与企业合作共建专业教育平台,要有前瞻性的眼光,有服务意识,使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发展。高职院校之间也要定期开展专业交流,深度合作,资源共享,合作共赢,顺应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4.3 打造苏南地区优势产业群一个地区要大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在目前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更离不开制度上的创新。苏南地区各县市区经济实力均比较强,要避免各自为政的单打独斗方式,资金和技术的投入要形成合力,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和互相竞争,要在苏南地区形成全产业链的若干优势企业群,高职院校的发展依托优势产业群,深入合作,做到企业与高校共同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4.4 培养精品学生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企业短缺的人才,企业最缺的就是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目前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既要懂技术又要会管理,这就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要营造企业运行的场景,对标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设置教学场景,以专业前沿企业为目标,培养综合能力突出的精品学生。5 结 语良好的高职教育生态圈对学生和企业来说是桥梁、是纽带,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就要让学生有情怀、有技术,让企业有产品、有研发。总的来说要为学生、企业和学院的可持续生态发展带来更广的空间、更强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参考文献[1]毛斌斌,贾继南.大学教育生态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9):40-44.[2]徐晓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生态圈构建[J].教育与职业, 2018(12):51-54.[3]许爱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构建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9(6):48-51.[4]庞晓琛,郭红.区域经济一体化时代苏南地区高职教育生态圈现状分析[J].科技风,2019(6):58-59.[5]刘汉一,王稀珍.用“互联网+”思维方式引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J].职教论坛,2017(34):41-44.[6]张雅,夏金星,孙善学.“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课程智慧教学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3):8-12.

文章来源:苏南科技开发 网址: http://snkjkf.400nongye.com/lunwen/itemid-24091.shtml


上一篇: 改革开放40 年苏南经济社会腾飞的 “常州教育
下一篇: 轻工业手工业论文_岩藻黄质的功能特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苏南科技开发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