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科技开发》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苏南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来源:苏南科技开发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2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河南时首次提到一种与过去不同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新常态”。新常态已成为现在与旧的不同的惯用热词之一,它适用在任何领域。 大运河是一种可以归类为文化线的罕见的世界遗产运河。近代以来它依托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形成了特别繁荣的苏南运河带(镇江,常州,无锡,苏州)。苏南运河带随着时代的变迁留下了相当多的工业遗产地,如今在江苏省是一个由各种遗产类型和生活文化景观叠加而成的有机体,用于工业遗产旅游,即对废弃的工业用地上原有工业机械、生产设备、厂房等的保护和再利用,可以转化为一种有独特的观光、休闲和旅游等新功能并能够吸引现代人了解工业文化和文明的工业旅游方式。国外工业遗产旅游的兴起要早于中国。 如今中国旅游业的主要产品仍然是观光旅游。发展相对较晚的工业遗产旅游意识薄弱,仅基于博物馆旅游或对废弃工厂、机械和设备的了解,产品开发单一,缺乏市场活力,许多旅游目的地的工业遗产旅游发展都不尽如人意。研究苏南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并指出未来的发展走向显得尤为必要。 一、苏南工业遗产旅游内涵 本文中,苏南地区主要指江苏省有相似的旅游资源和环境,面临共同发展机遇的三个城市:苏州、无锡和常州。苏南工业遗产旅游的旅游需求发展随着“苏南一体化”口号的提出变得更趋近现实。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业建筑工地,装配线,机械以及以工艺,生产技能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工业遗产旅游资源的主要内容。 到目前为止,尚未在国内外统一定义的工业遗产旅游是自1970年以来工业化国家在反工业化进程中形成的一种工业遗产旅游现象。在研究过程中由于研究视角不同,许多学者试图用他们有所不同的结论对其进行定义。 国外学者对工业遗产的研究经历了“工业考古学”—“工业遗产保护”—“工业遗产旅游”的过程。他们认为,以工业文明为产品的旅游景点的工业遗产旅游属于文化遗产旅游的范畴,能满足其游客的文化旅游需求[1]。目前,深圳大学的李雷雷认为,“工业遗产旅游包括工厂观光的工业旅游,是一种新型的吸引游客参观和享受休闲的旅游景点,主要是通过保护和再利用废弃工业用地上的闲置工业建筑,工业设备和设施。”忽视无形工业遗产(也应纳入旅游开发的内容)是她只关注物质工业遗产的定义存在的一些局限性。 一般来说,“工业遗产”和“观光旅游”的叠加不只是苏南工业遗产旅游的内涵,而是指在工业化的某个阶段基于产业结构调整保护和利用,挖掘和建设在废弃的工业场所或工业区仍在一定的运作价值的与工业相关的建筑、设备和设施,生产工艺和技术,使其发展成满足游客参与、怀旧、寻求知识、欣赏和休闲的旅游景点和工业遗产保护下城市特色文化综合性旅游活动。 二、苏南工业遗产旅游的文化特征 1.突出的文化主题。已经被废弃了很长时间的江苏南部的大部分无论苏南什么类型的工业遗产,是城市文明进程、工业化时代的“展厅”和互惠技术发展的向人们传递了丰富的工业和文化信息的有力见证。它证明了工业文明是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以工业遗产为核心旅游景区的苏南工业遗产旅游通过旅游手段解读“人文文化”的产业景观,是一个经历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自然的“人文文化”发展过程。突出工业文化的主题是无论苏南什么类型的工业遗产旅游最突出的特点[2]。 2.区域文化鲜明。作为工业文明演变的载体,苏南工业遗产是当地语境和城市区域文化的反映。例如,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无锡其工业主要是分布在古运河两侧的轻工业,是在“殖民地资本”和“官僚资本”之间发展起来的中国民族工商业的摇篮。开拓进取、诚信经营、具有前瞻性的理念和创新精神以及精明多变的经营策略、更大更强的竞争意识、关注民生的宽广胸怀是其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工业文化价值理念。再如其他地带的有“东方鲁尔”、“共和国设备部”和“飞机城”美誉的沉阳是中国著名的重工业城市,曾依托周边如抚顺,本溪,鞍山,铁岭等的资源型城市,成为东北地区重工业和工人是城市象征、奉献与创新的“模范工人”精神已成为工业文化核心和灵魂的工业发展的中心。 3.怀旧情结。格雷厄姆曾经说过,“旅游业是未来的怀旧产业”。当斑驳的墙壁,生锈的组件和不断恶劣的工厂环境成为遗物时,当《我们工人强大》的歌声逐渐消失时,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的“工业语言”的苏南工业遗产历史性的属性向人们暗示“老”了。发展揭示了过去时期的各种记忆还能唤起人们对那个时代同情的苏南工业遗产旅游能够让传统工业遗产成为人们体验和回忆过去的地方,为作为辛勤工作的建设者的当地居民唤起他们感情,使他们能够找到自己和过去工作的环境,创造了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和记录的浓厚的情愫。 4.重要的教育功能。生动地诠释了“最伟大的工人”内涵的光荣的工业时代产生了大量的用实际行动践行“奉献精神”的英雄模范,这种精神在任何社会都不会过时。苏南工业遗产可以像非常重视传统的游客教育的德国鲁尔的卡伦煤矿般让乘坐由煤斗改造的小火车的游客换上煤矿工人穿的衣服,深入矿区,体验矿工的生活,青少年通过实地考察和体验可以深刻体验劳动的神圣和荣耀[3]。苏南工业遗产旅游为提高人文素质和道德素养,则可以使参观旅游的游客尤其是年轻游客,学习知识和文化体验,记住过去的艰苦创业的思想教育,继承时代不可或缺的传统价值取向。 三、苏南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 以遗产旅游的方式进行保护和发展基本的具有较强的垄断地域特征的苏南工业遗产资源,各地方资源独特,规模不同,自然仍处于探索阶段的苏南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发展路径就不同,目前,基本上有以下几种模式: 1.主题博物馆模式。以民族文化教育的良好基地——在茂新面粉厂的基础上重建的无锡中国民族工商博物馆为例,收集、展示和研究了为教育机构或社会公众提供知识教育的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历史或艺术价值的物品。以已有1600多年生产历史的江苏南部的城市名片——仍在运作的苏南梳子厂为例,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被开发利用和保护成为旅游类工业遗产。有三个主要建筑——生产车间、博物馆和行政大楼的苏南梳子厂进入新世纪后在各方的支持下,迎来了游客可以参观梳蓖博物馆和生产车间的改造发展的新机遇。目前,其中保存完好的使梳蓖生产车间的功能得以循环利用的梳子厂生产车间,使游客在苏南梳蓖的全面生产展示中感受到梳子的精美生产过程,获取知识和乐趣。 2.公共休憩空间模式。重建和利用原有不再投入生产的旧工厂和工厂建筑用于公共休憩等其他目的,以重新焕发活力。例如,使广大消费者蜂拥而至的众多时尚餐厅,休闲创新娱乐企业出现:一个小白菜餐厅位于建于1978年的大型弯曲和冲压车间,挂着木棉花的标志创意餐厅是建于1971年的热处理车间,已改造为国光创意产业园的苏南老电子制造商国光电子厂,已成为汉庭快捷酒店的所在地的原总部办公楼,暮光之城破旧的厂房与新潮流产业之间的结合带来了“1+1>2”的效果。这种另类的现代时尚感的公共休憩空间模式使旧厂房焕然一新,焕发新的生机[4]。 3.创意产业开发模式。已经转变为创意产业等的许多工业遗产的历史变迁感很容易引起公众文化沉淀。以一个保护和开发相对成功的工业遗产为例,位于三宝街141号(京杭大运河南岸)苏南五纬纺织厂前“五号运河”工业遗产,大多数此类遗产通过“旧房新用”重建和修复成酒吧和咖啡馆,具有鲜明的创意旅游文化艺术特色。“五号运河”的又一典范被列为苏南图书馆的特色分馆的艺术文化场所——恒源昌书店,具有浓厚“文体风格”。秋季百花馆的开放及浪漫的爱情影片的上映,流行的“五号运河”进入了公众的愿景,进一步提升了知名度和影响力。一些 “老了”的基础设施如工厂食堂和码头为了配合“5号运河”的艺术氛围经过翻新与修复,补充了整个公园的创新氛围,成为许多创意产业活动推广和宣传的最佳场所。 4.名人故居模式。以常州著名实业家刘国钧先生及其家人的建于20世纪40年代的包含亭子、砖门、竹影、亭子、桥梁的住所为例,无锡、常州等地一些与工业遗产名人有关的知名人士的故居的文化资源,被作为工业遗产的辅助资源,通过工业遗产相关的开发和利用这种方式,建筑工地得到了保护,如果常州大成第二工厂竞赛花园、故居开放给游客后,其教育功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四、苏南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的未来走向 苏南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各个地方路径是不同的,规模是不同的,但大多数苏南工业遗产旅游开发起步较晚,这点是相同的,苏南工业遗产旅游的大部分产品主要是参观废弃的工厂机械和设备或基于博物馆旅游,缺乏市场活力,开发单一,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发展都不尽如人意。在当前形势下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业遗产的综合优势,应积极与创意产业,文化教育和文物旅游相融合,把旧常态的工业遗产转变为形成工业遗产旅游发展新模式的新常态。 1.专项制度,区域联系和全面发展。历史建筑和持续城市文化的载体——工业建筑是工业遗产资源的主体。以作为长江中的历史建筑常州工业建筑遗产为例,大多是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体系下进行工业遗产保护和发展的。“一带串一城,众河育群星”被《常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3-2020》明确指出[5]。大运河的遗产就是“指历史城区的一个城市,反映城市地区历史文化价值的河流系统的多个河流和代表城市地区的历史乡镇和各级历史文化资源的星星”。工业遗产要生存并得到充分保护,对属于“一带” “一城”的有其独特特点的工业遗产、历史文物等资源,只有建立对其保护与发展有其独特特点的一个特殊的、量身定制的旅游开发系统,但不能在其他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模式部分上应用全面统一的方式。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自身工业遗产资源的初步整合、保护和发展的苏南工业遗产资源为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高效利用游客,仍需要实施四个城市的政府合作,进一步打破沿苏南运河四个城市之间的行政壁垒,精心制定工业遗产联合品牌开发,形成区域遗产资源整合后的区域联动效应。 2.放低身段,服务大众。包括苏南工业遗产旅游在内的工业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的最早模式是大部分处于“阳春白雪”层面的博物馆和纪念馆模式,观众少而无法真实地反映出因专业性强的工业文物和文物遗产的隐藏元素[6]。在体验旅游时代,苏南工业旅游开发绝对不是“一刀切”的美术馆和纪念馆,除了收藏、展示等功能外,还应注重“不均衡和随机的”的实用性和参与性。工业遗产功能的最终目标是为公众服务。鉴于隐性无形工业遗产强调以人为本的技能,经验和精神这一特点,工业遗产旅游景点可以以最重要的特征是动态变化的人为本的生活文化遗产将“静态”改为“动态”,邀请一些新的时代的“工匠精神”传承传统技能继承人,广泛动员民间力量,现场制作,现场互动,恢复生活的开放式展示方式唤起观众的共鸣,还可以积极收集、介绍和展示老工人、老公民和其他工业生产见证人的使老工业遗产更加“人性化”的历史记忆、轶事和有趣事件,这种使公众更加“贴近”生活中的城市记忆的“工业遗产体验旅游”归根到底源于生活。 3.打破常规,提升创造力,拒绝相似之处。大众审美情趣随着时代潮流的变化和城市土地资源的短缺给工业遗产的再次利用带来了新的生机。其中在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中最先发展的是创意街区和艺术中心。这些有创意的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大众的愿景,另一方面,也给工业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导向。然而,伴随着工业遗产旅游的日益发展,这些创意街区和艺术中心的数量似乎越来越多,但模式也越来越单一。在我们认为的那些有创意的街区和艺术中心已变成“老常态”。例如增添了一些创意元素的大多数创意产业集聚区风格基本相同,甚至相当多的用旧厂房进行翻新的创意块都有相同的现象,增添了一些创意元素,现代元素和文化元素的斑驳的高墙,空车间垂直和水平钢架似乎创造了不同的风格,事实上却不是。鉴于这一现象,我们应充分挖掘工业遗产的文化内涵,像由怀旧的有特定主题的古董店、酒吧、咖啡馆、纪念品商店等组成的意大利工业遗产公园一样,结合地方特色展示其不一样的风韵。 五、结语 作为城市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创造者、城市历史的作者和记录者,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是城市进步和发展的要求。回顾中国工业遗产旅游业的发展,中国工业博物馆、上海世博园区、北京798文化创意区的成功实践,使得成为旅游业的新生力量地工业遗产自十多年前兴起以来已逐步融入大众旅游行列,以及相当多的学术研究成果表明,人们对具有城市特色的文化建设的宝库来源地工业遗产保护的意识正在提高,把工业遗产融入具有城市特色的文化建设中,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提高工业遗产旅游的利用程度,使工业遗产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得以提升,势在必行。 由于当地的工业文化尚未融入工业遗产旅游的保护和发展中以及过度商业化——许多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在工厂建筑翻新,盲目寻求新奇和新颖,建筑翻新“过于蓬勃”,从而出现存在“瓶颈”和“整容”现象的苏南现有的发展模式,我们应该深刻认识苏南工业文明形成和发展的文化内涵,应该处理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出从“老常态”到“新常态”的工业遗产发展之路,以保护和发展作为京杭大运河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苏南运河带的工业遗产,在未来的发展中,保护过去的工业遗产“完全不同的面孔”,注重真实性,以实现工业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1]吴相利.英国工业旅游发展的基本特征与经验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02,11(4):73~73. [2]邢怀滨,冉鸿燕等.工业遗产的价值与保护初探[J].东北大学学报,2007,9(1):16~19. [3]骆高远.我国工业遗产及其旅游价值[J].经济地理,2008,28(1):173~176. [4]韩福文,伶玉权,张丽.东北地区工业遗产旅游价值评价——以大连市近现代工业遗产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5):114~119. [5]刘会远,李蕾蕾.德国工业旅游与工业遗产保护[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6]俞孔坚.关于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建议[J].景观设计,2006,(4):70~71. [注]2018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名称:苏南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18SJA1939 1.刘娜,无锡太湖学院商学院老师。 2.薛美珏,无锡太湖学院商学院老师。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河南时首次提到一种与过去不同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新常态”。新常态已成为现在与旧的不同的惯用热词之一,它适用在任何领域。大运河是一种可以归类为文化线的罕见的世界遗产运河。近代以来它依托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形成了特别繁荣的苏南运河带(镇江,常州,无锡,苏州)。苏南运河带随着时代的变迁留下了相当多的工业遗产地,如今在江苏省是一个由各种遗产类型和生活文化景观叠加而成的有机体,用于工业遗产旅游,即对废弃的工业用地上原有工业机械、生产设备、厂房等的保护和再利用,可以转化为一种有独特的观光、休闲和旅游等新功能并能够吸引现代人了解工业文化和文明的工业旅游方式。国外工业遗产旅游的兴起要早于中国。如今中国旅游业的主要产品仍然是观光旅游。发展相对较晚的工业遗产旅游意识薄弱,仅基于博物馆旅游或对废弃工厂、机械和设备的了解,产品开发单一,缺乏市场活力,许多旅游目的地的工业遗产旅游发展都不尽如人意。研究苏南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并指出未来的发展走向显得尤为必要。一、苏南工业遗产旅游内涵本文中,苏南地区主要指江苏省有相似的旅游资源和环境,面临共同发展机遇的三个城市:苏州、无锡和常州。苏南工业遗产旅游的旅游需求发展随着“苏南一体化”口号的提出变得更趋近现实。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业建筑工地,装配线,机械以及以工艺,生产技能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工业遗产旅游资源的主要内容。到目前为止,尚未在国内外统一定义的工业遗产旅游是自1970年以来工业化国家在反工业化进程中形成的一种工业遗产旅游现象。在研究过程中由于研究视角不同,许多学者试图用他们有所不同的结论对其进行定义。国外学者对工业遗产的研究经历了“工业考古学”—“工业遗产保护”—“工业遗产旅游”的过程。他们认为,以工业文明为产品的旅游景点的工业遗产旅游属于文化遗产旅游的范畴,能满足其游客的文化旅游需求[1]。目前,深圳大学的李雷雷认为,“工业遗产旅游包括工厂观光的工业旅游,是一种新型的吸引游客参观和享受休闲的旅游景点,主要是通过保护和再利用废弃工业用地上的闲置工业建筑,工业设备和设施。”忽视无形工业遗产(也应纳入旅游开发的内容)是她只关注物质工业遗产的定义存在的一些局限性。一般来说,“工业遗产”和“观光旅游”的叠加不只是苏南工业遗产旅游的内涵,而是指在工业化的某个阶段基于产业结构调整保护和利用,挖掘和建设在废弃的工业场所或工业区仍在一定的运作价值的与工业相关的建筑、设备和设施,生产工艺和技术,使其发展成满足游客参与、怀旧、寻求知识、欣赏和休闲的旅游景点和工业遗产保护下城市特色文化综合性旅游活动。二、苏南工业遗产旅游的文化特征1.突出的文化主题。已经被废弃了很长时间的江苏南部的大部分无论苏南什么类型的工业遗产,是城市文明进程、工业化时代的“展厅”和互惠技术发展的向人们传递了丰富的工业和文化信息的有力见证。它证明了工业文明是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以工业遗产为核心旅游景区的苏南工业遗产旅游通过旅游手段解读“人文文化”的产业景观,是一个经历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自然的“人文文化”发展过程。突出工业文化的主题是无论苏南什么类型的工业遗产旅游最突出的特点[2]。2.区域文化鲜明。作为工业文明演变的载体,苏南工业遗产是当地语境和城市区域文化的反映。例如,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无锡其工业主要是分布在古运河两侧的轻工业,是在“殖民地资本”和“官僚资本”之间发展起来的中国民族工商业的摇篮。开拓进取、诚信经营、具有前瞻性的理念和创新精神以及精明多变的经营策略、更大更强的竞争意识、关注民生的宽广胸怀是其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工业文化价值理念。再如其他地带的有“东方鲁尔”、“共和国设备部”和“飞机城”美誉的沉阳是中国著名的重工业城市,曾依托周边如抚顺,本溪,鞍山,铁岭等的资源型城市,成为东北地区重工业和工人是城市象征、奉献与创新的“模范工人”精神已成为工业文化核心和灵魂的工业发展的中心。3.怀旧情结。格雷厄姆曾经说过,“旅游业是未来的怀旧产业”。当斑驳的墙壁,生锈的组件和不断恶劣的工厂环境成为遗物时,当《我们工人强大》的歌声逐渐消失时,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的“工业语言”的苏南工业遗产历史性的属性向人们暗示“老”了。发展揭示了过去时期的各种记忆还能唤起人们对那个时代同情的苏南工业遗产旅游能够让传统工业遗产成为人们体验和回忆过去的地方,为作为辛勤工作的建设者的当地居民唤起他们感情,使他们能够找到自己和过去工作的环境,创造了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和记录的浓厚的情愫。4.重要的教育功能。生动地诠释了“最伟大的工人”内涵的光荣的工业时代产生了大量的用实际行动践行“奉献精神”的英雄模范,这种精神在任何社会都不会过时。苏南工业遗产可以像非常重视传统的游客教育的德国鲁尔的卡伦煤矿般让乘坐由煤斗改造的小火车的游客换上煤矿工人穿的衣服,深入矿区,体验矿工的生活,青少年通过实地考察和体验可以深刻体验劳动的神圣和荣耀[3]。苏南工业遗产旅游为提高人文素质和道德素养,则可以使参观旅游的游客尤其是年轻游客,学习知识和文化体验,记住过去的艰苦创业的思想教育,继承时代不可或缺的传统价值取向。三、苏南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以遗产旅游的方式进行保护和发展基本的具有较强的垄断地域特征的苏南工业遗产资源,各地方资源独特,规模不同,自然仍处于探索阶段的苏南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发展路径就不同,目前,基本上有以下几种模式:1.主题博物馆模式。以民族文化教育的良好基地——在茂新面粉厂的基础上重建的无锡中国民族工商博物馆为例,收集、展示和研究了为教育机构或社会公众提供知识教育的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历史或艺术价值的物品。以已有1600多年生产历史的江苏南部的城市名片——仍在运作的苏南梳子厂为例,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被开发利用和保护成为旅游类工业遗产。有三个主要建筑——生产车间、博物馆和行政大楼的苏南梳子厂进入新世纪后在各方的支持下,迎来了游客可以参观梳蓖博物馆和生产车间的改造发展的新机遇。目前,其中保存完好的使梳蓖生产车间的功能得以循环利用的梳子厂生产车间,使游客在苏南梳蓖的全面生产展示中感受到梳子的精美生产过程,获取知识和乐趣。2.公共休憩空间模式。重建和利用原有不再投入生产的旧工厂和工厂建筑用于公共休憩等其他目的,以重新焕发活力。例如,使广大消费者蜂拥而至的众多时尚餐厅,休闲创新娱乐企业出现:一个小白菜餐厅位于建于1978年的大型弯曲和冲压车间,挂着木棉花的标志创意餐厅是建于1971年的热处理车间,已改造为国光创意产业园的苏南老电子制造商国光电子厂,已成为汉庭快捷酒店的所在地的原总部办公楼,暮光之城破旧的厂房与新潮流产业之间的结合带来了“1+1>2”的效果。这种另类的现代时尚感的公共休憩空间模式使旧厂房焕然一新,焕发新的生机[4]。3.创意产业开发模式。已经转变为创意产业等的许多工业遗产的历史变迁感很容易引起公众文化沉淀。以一个保护和开发相对成功的工业遗产为例,位于三宝街141号(京杭大运河南岸)苏南五纬纺织厂前“五号运河”工业遗产,大多数此类遗产通过“旧房新用”重建和修复成酒吧和咖啡馆,具有鲜明的创意旅游文化艺术特色。“五号运河”的又一典范被列为苏南图书馆的特色分馆的艺术文化场所——恒源昌书店,具有浓厚“文体风格”。秋季百花馆的开放及浪漫的爱情影片的上映,流行的“五号运河”进入了公众的愿景,进一步提升了知名度和影响力。一些 “老了”的基础设施如工厂食堂和码头为了配合“5号运河”的艺术氛围经过翻新与修复,补充了整个公园的创新氛围,成为许多创意产业活动推广和宣传的最佳场所。4.名人故居模式。以常州著名实业家刘国钧先生及其家人的建于20世纪40年代的包含亭子、砖门、竹影、亭子、桥梁的住所为例,无锡、常州等地一些与工业遗产名人有关的知名人士的故居的文化资源,被作为工业遗产的辅助资源,通过工业遗产相关的开发和利用这种方式,建筑工地得到了保护,如果常州大成第二工厂竞赛花园、故居开放给游客后,其教育功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四、苏南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的未来走向苏南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各个地方路径是不同的,规模是不同的,但大多数苏南工业遗产旅游开发起步较晚,这点是相同的,苏南工业遗产旅游的大部分产品主要是参观废弃的工厂机械和设备或基于博物馆旅游,缺乏市场活力,开发单一,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发展都不尽如人意。在当前形势下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业遗产的综合优势,应积极与创意产业,文化教育和文物旅游相融合,把旧常态的工业遗产转变为形成工业遗产旅游发展新模式的新常态。1.专项制度,区域联系和全面发展。历史建筑和持续城市文化的载体——工业建筑是工业遗产资源的主体。以作为长江中的历史建筑常州工业建筑遗产为例,大多是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体系下进行工业遗产保护和发展的。“一带串一城,众河育群星”被《常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3-2020》明确指出[5]。大运河的遗产就是“指历史城区的一个城市,反映城市地区历史文化价值的河流系统的多个河流和代表城市地区的历史乡镇和各级历史文化资源的星星”。工业遗产要生存并得到充分保护,对属于“一带” “一城”的有其独特特点的工业遗产、历史文物等资源,只有建立对其保护与发展有其独特特点的一个特殊的、量身定制的旅游开发系统,但不能在其他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模式部分上应用全面统一的方式。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自身工业遗产资源的初步整合、保护和发展的苏南工业遗产资源为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高效利用游客,仍需要实施四个城市的政府合作,进一步打破沿苏南运河四个城市之间的行政壁垒,精心制定工业遗产联合品牌开发,形成区域遗产资源整合后的区域联动效应。2.放低身段,服务大众。包括苏南工业遗产旅游在内的工业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的最早模式是大部分处于“阳春白雪”层面的博物馆和纪念馆模式,观众少而无法真实地反映出因专业性强的工业文物和文物遗产的隐藏元素[6]。在体验旅游时代,苏南工业旅游开发绝对不是“一刀切”的美术馆和纪念馆,除了收藏、展示等功能外,还应注重“不均衡和随机的”的实用性和参与性。工业遗产功能的最终目标是为公众服务。鉴于隐性无形工业遗产强调以人为本的技能,经验和精神这一特点,工业遗产旅游景点可以以最重要的特征是动态变化的人为本的生活文化遗产将“静态”改为“动态”,邀请一些新的时代的“工匠精神”传承传统技能继承人,广泛动员民间力量,现场制作,现场互动,恢复生活的开放式展示方式唤起观众的共鸣,还可以积极收集、介绍和展示老工人、老公民和其他工业生产见证人的使老工业遗产更加“人性化”的历史记忆、轶事和有趣事件,这种使公众更加“贴近”生活中的城市记忆的“工业遗产体验旅游”归根到底源于生活。3.打破常规,提升创造力,拒绝相似之处。大众审美情趣随着时代潮流的变化和城市土地资源的短缺给工业遗产的再次利用带来了新的生机。其中在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中最先发展的是创意街区和艺术中心。这些有创意的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大众的愿景,另一方面,也给工业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导向。然而,伴随着工业遗产旅游的日益发展,这些创意街区和艺术中心的数量似乎越来越多,但模式也越来越单一。在我们认为的那些有创意的街区和艺术中心已变成“老常态”。例如增添了一些创意元素的大多数创意产业集聚区风格基本相同,甚至相当多的用旧厂房进行翻新的创意块都有相同的现象,增添了一些创意元素,现代元素和文化元素的斑驳的高墙,空车间垂直和水平钢架似乎创造了不同的风格,事实上却不是。鉴于这一现象,我们应充分挖掘工业遗产的文化内涵,像由怀旧的有特定主题的古董店、酒吧、咖啡馆、纪念品商店等组成的意大利工业遗产公园一样,结合地方特色展示其不一样的风韵。五、结语作为城市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创造者、城市历史的作者和记录者,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是城市进步和发展的要求。回顾中国工业遗产旅游业的发展,中国工业博物馆、上海世博园区、北京798文化创意区的成功实践,使得成为旅游业的新生力量地工业遗产自十多年前兴起以来已逐步融入大众旅游行列,以及相当多的学术研究成果表明,人们对具有城市特色的文化建设的宝库来源地工业遗产保护的意识正在提高,把工业遗产融入具有城市特色的文化建设中,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提高工业遗产旅游的利用程度,使工业遗产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得以提升,势在必行。由于当地的工业文化尚未融入工业遗产旅游的保护和发展中以及过度商业化——许多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在工厂建筑翻新,盲目寻求新奇和新颖,建筑翻新“过于蓬勃”,从而出现存在“瓶颈”和“整容”现象的苏南现有的发展模式,我们应该深刻认识苏南工业文明形成和发展的文化内涵,应该处理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出从“老常态”到“新常态”的工业遗产发展之路,以保护和发展作为京杭大运河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苏南运河带的工业遗产,在未来的发展中,保护过去的工业遗产“完全不同的面孔”,注重真实性,以实现工业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吴相利.英国工业旅游发展的基本特征与经验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02,11(4):73~73.[2]邢怀滨,冉鸿燕等.工业遗产的价值与保护初探[J].东北大学学报,2007,9(1):16~19.[3]骆高远.我国工业遗产及其旅游价值[J].经济地理,2008,28(1):173~176.[4]韩福文,伶玉权,张丽.东北地区工业遗产旅游价值评价——以大连市近现代工业遗产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5):114~119.[5]刘会远,李蕾蕾.德国工业旅游与工业遗产保护[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6]俞孔坚.关于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建议[J].景观设计,2006,(4):70~71.[注]2018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名称:苏南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18SJA1939 1.刘娜,无锡太湖学院商学院老师。 2.薛美珏,无锡太湖学院商学院老师。

文章来源:苏南科技开发 网址: http://snkjkf.400nongye.com/lunwen/itemid-24092.shtml


上一篇: 区域经济一体化时代苏南地区高职教育生态圈失
下一篇: 轻工业手工业论文_岩藻黄质的功能特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苏南科技开发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